喻传鉴校长大事年表
1888年 旧历二月初三日(新历3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县城 关镇一小商家庭。名鑑 ,字传鉴,别名廛澗 ,后以字行。
七岁,丧父。家境清寒。因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且又聪 颖过人,因之获亲友资助,得以入学。
1901 – 1902年 嵊县师曾学堂读书,颇得邑绅姚梅夫先生赏识,并将他介绍给北洋大学总务长潘文藻先生。潘公爱其才,以长女许之,并资助入学。
1902 – 1903年 绍兴府中学堂读书。
1903 – 1904年 嵊县中学读书。
1904 – 1906年 上海南洋中学读书。
1906 – 1908年 随岳父潘文藻到天津,入北洋大学预科,后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堂。在校时笃实好学,而又开朗活跃,科外好发动团体组织,是南开最早成立的学生组织“自治励学会”的会长,他热心任事,颇著才能,深为师生器重。1908年毕业,是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1908 – 1910年 保定高等学堂读书。
1909年, 岳父潘公逝世,经济发生困难,被迫辍学就业,负起赡养岳父家责任。1910年与潘珍兰女士结婚。潘女士后来应嵊县爱华女校创办人谢飞麟先生之邀,任爱华女校教员,校长。
1910 – 1912年 沈阳海龙中学教员。
1912 – 1916年 天津新学书院教员。
1916年 为《新学书院同学录》写叙
1916 – 1919年 在老友马寅初先生的鼓励下,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经济。1919年毕业。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原载《新学大书院同学录1902 – 1921 》)
1918年5月 作为北京南开同学会会长在北京南开同学会报告与日本、美国南开同学往来、与母校联络、编纂会员录及会费收支办法,并继续被选为北京南开同学会本期职员:会长。
(《校风》第99期,第15页)
1919 – 1920年 北大毕业后,即应天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之召,回南开服务,任南开中学教员,讲授英语及翻译课程。
1920年 9月29日在南开中学修身班演说社会改造问题大略是说中国的社会从经济政治各方面都有改造。
(《校风》第142期,第12页 1920年10月7日)
1920年10月17日 组织南开中学十六周年庆祝活动发布公启
(《南开学校十六周年纪念号》第6页, 1920年10月17日)
1920 -1930年 任天津南开中学教务主任试行三三制。
1921年 5月7日在本校国耻纪念日开会中演说,关于日本对华三大侵略:(1)经济侵略(2)政治侵略 (3)军事侵略。
(《南开周刊》第7期, 第 18页,1921年 5月10日 )
1922年4月 主持试行三三制并撰写《 我校之“三三制” 》
(《南开周刊》第34期 P1 – P14 1922. 4. 19 )
撰写《南开学校之三三课程》
( 1922年《新教育》第4卷,第5期)
1922年 撰写《暑后三三课程》
(《南开周刊》第35期,第19- 21页)
1922年10月 撰写《第十八周年之南开学校》
(《南开周刊第十八周年纪念号》第1— 12页,1922年10月17日 )
1922年12月 撰写《教务课对于国文教授问题的意见 》
(《南开周刊》54期,1922年12月30日)
1923年4月 在选科问题上撰写:第三部分 商科
(《南开周刊》62期,第12 -19页,1923年4月26日 )
1923年5月 撰写《 经济绝交之意义及其效果》
(《南开周刊》65期,第1-9页,1923年5月18日)
1923年10月 在初级集会上主讲《怎样做初级中学的学生》
(《南开周刊》第71期,第 5 – 6页, 1923年10月 12日)
1923年11月9日 在南开中学美术研究会首次大会上演说:“艺术家是常和自然接近的,他们的人格高尚的。此会颇能代表学生自动的热诚”。
(《南开周刊》第77期,第5页,1923.年11月 23日 )
1924年2月14日 在南开中学始业式中报告校务上诸事,并谓诸生在一学期之始,最好能将本学期计划拟定,若如何注重校课,如何注重体育,及如何联系课外研究及作事等等,吾曾闻人之本校课程分量太重,致无力从事课外研究或作事,此点日内尚拟细加研究。苟是实情,则课程亦可稍减云云。
(《南开周刊》第84期,第8页,1924年 3月 1日 )
1924年3月30日 在华德博士《如何能得经济的平等》演讲时的讲话
(《南开周刊》第118期,第124–125页,1924年3月30日 )
1924年5月 志高级修身班《择业问题》
(《南开周刊》95期,第4-7页,1924年5月23日)
1924年10月 在南开中学建校二十周年之际撰写《 第二十周年之南开学校》
(《南开周刊》南开学校二十周年纪念号第1–12页,1924年10月17日)
1925年3月 在初三集会中演说《学风与国风》
(《南开周刊》116期,第73 -76页,1925年3月16日)
1925年4月 在初级集会讲演《做工与享福》
(《南开周刊》120期,第160 -163页,1925年4月27日)
1925年5月 撰写《 三三新课程 》
(《南开周刊》123期,1925年5月18日 )
1930年 9月 因工作成绩卓著,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研究院奖学金,赴美深造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
1930年 在“南开人物志”中期望回国后囊助南开之发展。
(《南开双周》6期,1930年 )
1932年 2月 得教育硕士学位
在美国时应抗日将领吉鸿昌将军之邀,同赴英、法、德、瑞士诸国考察中等教育。回国后协助吉鸿昌将军办学。对吉将军早年在家乡办起的贫穷子弟学校,多方指导,使其在图书、仪器、校舍等方面都有改造和提高。
回国后仍任原职,同时兼任南开大学副教授。
1932年10月 为《南开教学》创刊号撰写《本刊的使命》创刊词。
(《南开教学创刊号》1932年10月 )
1933年 改任天津南开中学主任,掌管全面工作。他根据在欧美各国学习、考察、研究的收获,结合当时国情及南开中学的具体情况,对南开中学的体制、课程、教材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934年 吉鸿昌将军被捕遇难。牺牲前遗嘱托喻传鉴先生照料其子女,教育他们成为有用之才。喻先生不避风险,安排其女到浙江小学及浙江中学读书,后又资助她入南开中学读书。
1935年 鉴于学生平时与社会太隔阂,与教职员研究,举办社会调查,设社会调查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倡导师生共同组织平民教育委员会,开办平民学校,招收学校附近的贫苦劳动人民的子弟免费入学,颇得好评。
1936年 2月入川,视察四川省教育,并受张伯苓校长的委托,计划在川设校事宜。校设成都抑重庆,经过考察、比较,认为重庆较为适宜。最初校址在重庆南温泉或沙坪坝两处选择。但南温泉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发展不易,而沙坪坝地处巴磁要道,交通便利,山水清幽,地势平坦,发展较易,于是校址选定在沙坪坝。
4月底,在校友帮助下陆续买进土地约800余亩,立即协同 严伯符、宋挚民二君筹建校舍。赴成都面见四川省教育厅长,最后商定建校事宜。
5月8日,并致电重庆的严伯符兄;“正楼照原房图,在原处转向南向北移”。改图后,再致电:“图妥,速进行,”遂破土动工。8月底,第一期校舍建筑计划完成,包括二层教室大楼一座,一个礼堂兼风雨操场,还有学生宿舍、食堂、盥洗室、浴室、厕所、教职员住宅等。当时学校地处旷野,用电、吃水都要自行设法。小发电站、自来水工程等也陆续建成。遂即登报招生。报名者达千人,取二百余人。并电告南开中学张校长:“同人精神好,工程大致完,诸事顺利。8月23日。”
9月初开学,命名为南渝中学,取南开与重庆结合之意。南开人办事效率之高,人称奇迹。张伯苓校长来渝时,盛赞学校地址选得好。
1936 - 1937年 兼任重庆南渝中学主任。往返津渝两地。
1936年 7月28日夜,天津形势突变。日本侵略军攻打天津,开始炮轰南开大学,自7月29日清晨开始至30日夜,天津南开大学、中学、女中部、小学部被日寇轰炸、焚毁。当时中学部正准备公布录取新生名榜,为防有人趁机抢劫,遂带领校师生工友组织防卫团,用学校武术团的长枪、大刀为武器,实行自卫。
为安全计,集合留校师生50余人及同仁眷属60余人,前往比利时商人经营的电车公司暂避。
7月31日日军数十人到南开要负责人,不得,又到比利时电车公司索要。电车公司要南开所有人都离开,乃辗转至英租界,设法援救被困学生及同仁眷属。
8月13日偕同事华午晴、陆善忱,化装乘英轮浙江号南下,拟先去南京,向张伯苓校长汇报。因8月13日上海发生战事,船不能进港,乃舍舟登陆,得校友帮助,辗转到渝。
10月,随张伯苓校长赴自流井(今自贡市)考察教育,该地盐务管理局缪剑霜局长及盐业界知名人士侯策名等委托南开代办一所完全仿照南开模式的中学。取名蜀光中学。喻公被选为该校董事会董事,并推为校长,负责筹划、改组、选购新址,起建校舍,扩充内部等事宜。
撰写《略述筹设南渝中学之经过》
1937年 南渝中学增设女中部,开始招收女生。同年,进行五年一贯制的实验。
1938年 组织战时工作委员会,进行各种救国工作,内分募捐、救护、军事、话剧、演讲、壁报、歌咏、漫画等八个组,指定由严仁颖负责。
7月,兼任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校长(义务职)以三年为期。10月,新蜀光中学开学上课。后并著文阐明接办蜀光中学之目的:1)增加抗战力量; 2)推广南开精神;3)促进自贡市及新四川之建设;4)多一服务机会。
撰写《从南开到蜀光》
( 刊登在《喻公今犹在》第 31 – 38页 )
10月,因天津南开被毁,南开师生辗转来渝者日多,应校友之请,将南渝中学改为南开中学,以示南开生命未绝之意。因办学成绩卓著,设备先进完善,要求入学者猛增,当年学生已达1600余人。
1939年 本年起专任重庆南开中学主任。
10月,接待由吴努率领的缅甸访华团参观。
11月,在第五次校董事会上作报告: 1)学生班次37班;2)学生训练,遵循教育新趋势“文武合一”“智、德体并重”。(1)学科训练:近两年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的均在90%以上,且多是国内著名大学,即高二年级报考大学者,录取还不少,中学报考大学被录取者在全国中为最高。(2)精神训练:道德标准最高莫过为国牺牲。本校特注重“公”的训练,提倡团体服务,鼓励牺牲精神。两次为国捐款。本校学生莫不努力捐助。(3)体育锻炼:本校素来注重体育,一面注重普及,一面奖励提高,特别注重体育道德的训练。
1940年 9月,重庆南开临时小学成立,招生百余人。任南开小学主任。
1941年 9月,在校中试验六年一贯制实验班两班。任蜀光中学校长三年期满,请辞职,校方坚留,乃允再留两年。
1942年 10月,接待美国罗斯福总统私人代表威尔基到校参观,回国后他著《天下一家》一书,高度评价南开办学成就。
同年,接待英国社会代表团来访。
1943年 4月,开始撰写《南开四十年大事记》。
7月,蜀光中学一切走上正轨。任校长五年期满辞去职务。
9月,“九一八”12周年纪念日向全校师生讲话:1)“九一八”为中日战争的开始,亦即此次世界大战之导源。2)今年“九一八”与往年不同之点。3)国人应有之努力及明年“九一八”之展望。
同月接待英国国会议员华德女士来访,学校深得好评。
1944年 6月,接待美国总统华莱士莅校参观。
1945年 1月,柳亚子写诗赞颂他的高风亮节:轩亨直北鉴湖南,供奉徐陶革命龛,渝水偏安乘正统,析津飞去亦奇男,马翁衣钵堂皇甚,秋侠枌榆磊落堪,他日鸿光传韵事,千秋说士肉同甘。
2月,接待蒙巴顿夫人来校参观。4月,接待澳洲马凯中将来校参观,并请其演讲。
6月,接待越南参观团来校参观。
9月某日,上午接待英国罗士培教授,下午接待英大使。
10月,日寇投降后,兼任天津南开中学主任,返天津主持复校事宜,使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女中迅速恢复,此后往返津渝两地。
1945年10月 任天津市私立南开中学代理校长
1945年 作为天津市私立南开中学代理校长报天津市政府教育局备案1)十月二十四日招考新生计錄高初一共188名; 2)十月三十一日开学3)并缮造职教员履历表及学生名册、校工名册各一份。
1946年 作为天津市私立南开中学代理校长报天津市教育局呈请备案文件。
1947年 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分会成立,任常务干事。
1948年 8月,任重庆私立南开中学副校长,强调训练方针和要点: 1)注重体育;2)提倡科学;3)鼓励社团组织;4)注重人格陶冶;5)培养建国实力。
1948年 写出“我之十大信条”。
( 刊登在《喻传鉴在重庆》第 80 – 81页 )
1949年 5月26日,重庆市“警备司令部”特务来校要求协助抓捕张皓若等八位同学,喻巧与周旋并设法通知在教室做功课的六位学生,使他们安然脱险,幸免于难。
6月3日,与大、中学校长张伯苓等致函西南长官公署主任张群,请求速释日前被捕的《大公报》编辑主任顾建平。
6月14日,重庆市 “警备司令部”特务闯入学校逮捕教师和学生,并枪伤学生。当即函警备司令部抗议特务来校逮捕师生,破坏学校秩序,要求当局释放被捕人员,保证师生安全。后数次以校长名义探视被捕的教师赵晶片、韦延鸿。赠送银元并设法保释。又和教导主任刘兆吉具结担保特务拟逮捕的二位女生,使她们幸免于难。
11月,汲取津校教训,及早组织防卫团,进行护校工作。防卫团组织严密。措施具体,以童子军棒及特训木棒为武器,动员师生员工千余人昼夜巡逻。
1949年 撰写《私立学校之前途》
( 原载1949年8月2日《大公报》)
1950年 1月,重庆已解放,喻公在校组织校务革新会,在第一次会议上致辞:“新世纪已开始,本校为适应时代要求,举行革新是必然的、必要的,也是与本校日新月异的一贯精神相配合的。改革的目的,是将旧的、坏的去掉,新的、好的输入。”
8月,任重庆私立南开中学校长。
9月 书面征请同仁们参加伟大的教育任务。
10月,出席文教局召开的中等教育会议。
1950 - 1953年 任重庆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一至四届会议代表。
1951年 3月,参加文教部召集的中等教育会议。
11月,写《爱生十戒》。
( 刊登在《喻传鉴在重庆》第 84 – 85页)
1952年 10月, 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南开民盟支部主任委员。
1952年 在天津参加完张伯苓校长的追悼会后,又在重庆主持张伯苓的追悼会并讲话。
1953年 1月20日,任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长。
3月,南开中学本为私立,改为公立,由于全市中等学校要统一命名,南开中学改为重庆市第三中学。喻先生继任校长。
1953年 任重庆市沙坪坝民盟沙磁分部委员。
1953年 开始任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1954年 开始任重庆市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人民代表。
任四川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
1954年 1月,参加全国中等教育会议。
作《关于学校卫生问题》的报告
( 刊登在《喻传鉴在重庆》第86 – 89页 )
撰写《在学生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刊登在《喻传鉴在重庆》第 97 – 104页 )
1955年 兼任重庆市教育局副局长。
撰写《重庆教育与今后的任务》
( 刊登在《喻传鉴在重庆》第89 – 93页 )
1955年 任民盟重庆市委委员。
1955 - 1965年 任重庆市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人民委员会委员,还担任重庆市体协主任委员、留美学生家属联谊会主任委员等十几个职务。
1956年 被评为优秀校长。
1957年 2月9日,周总理访问亚非十一国。回国时,在贺龙元帅陪同下,特地来校看望师生。喻校长等热情接待。
秋,到北京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招待宴会上,周总理走到喻校长席前,举杯敬酒,并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我的老师。”毛主席和他握手,
1958年 1月, 交叉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重庆市市委主任委员。
1957 - 1965年 任重庆市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常务委员。
1958年 12月,任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
1959年 任民进第五届中央委员。
1959 - 1964年 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1959年 患脑血栓,半身不遂。8个月后能扶杖行走,每日记日记, 并吟诗述怀。念念不忘学校事。
1963年 再次犯病,卧床不起。
1964年 周总理到重庆视察工作,专程到学校。适逢喻校长因病住院,他又赶到第三人民医院看望,祝愿他早日康复。
1966年 4月21日逝世。享年78岁。
周总理接讣告后,及时发来唁电并电请市委代他向喻老师献花圈。
注: 《论南开教育》(刊登在《喻公今犹在》 第39 – 49页)、 《惨痛的回忆》(刊登在《喻公今犹在》 第23 – 38页)、《重庆南开》( 刊登在《喻传鉴在重庆》第82 – 84页)、《在高、初三年级会上的报告》(刊登在《喻传鉴在重庆》第104 – 109页)没有撰写时间